细细说一下如何建构品牌人格化IP,以及如何避免IP崩塌风险,如何在一开始就防范这种风险,并最大化IP的价值。
品牌IP化将是未来品牌营销的趋势。
比如三只松鼠火了以后,很多生产厂家都在模仿,做了各式各样的卡通老鼠、卡通牛……然后摆摊开始售卖……美其名曰,找“三只松鼠团队”倾力打造的,钱花了不少,但真正能让人记住、且联想、认可的IP品牌,少之又少。
无论IP本身形象是动物、植物、或者虚拟符号、或是真人,其实都可能成为人格化IP。因为人们内心深处认可的,是人格和精神,而非外在。
首先,老品牌一般都是自带人格的,只是自己没有发觉而已。这种人格气质,往往是由于企业内部文化、企业长期以来的对外宣传、以及外部顾客反馈,共同形成的一个通用认知。
比如人们提到华为,天然就有一种“坚持不懈奋斗者”的联想。这是因为在我们身边活跃的华为人、以及媒体当中的华为报道,以及任总个人的内容输出,都在传递一个类似信息。
所以,基于这个天然的联想,华为如果非要做个显著的人格化IP形象,就相对容易。但当然,也有巨大风险。
又比如人们提到西安,天然就有一种“豪放大咧”的人格联想。如果突然有一天政府开始着力打造“追求时尚和品味的风格”,短期内不容易,可能上海人觉得我们是不是对“时尚”这个词有啥误解。
品牌人格化IP的打造基本步骤不难,难的是实践。
提炼IP内涵关键词与塑造IP基本形象代言人
提炼内涵时,千万不可生活在别处,假想一种人格。
因为人格是很难去生搬硬造的,一般都是基于品牌天然基因、创始人风格、以及企业文化。如果生搬硬造,未来就很大概率要崩盘——因为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伪装自己。
塑造IP形象代言人,不是必须要做个卡通形象,也不是必须得创始人出马,也可以维持原样,就用LOGO去表达,只是视觉上确实可能难记。
IP产业化、产品化闭环落地
产品是IP的闭环落地方式。产品也可以是虚拟的,比如游戏。
往往从产品品牌往IP塑造,相对容易;但从IP往产品品牌打造,就相对难——因为这是迥然不同的两套逻辑。
IP更多是一个营销逻辑,产品品牌则更多是一个生产销售逻辑。这两者,需要的团队支持也不一样,前者靠设计和策划也许OK,后者则必须要有整合性的、体系化的产品思维与销售思维。
互联网时代,人格化IP的崩塌速度远超想象。累积一个人设,可能需要长达10年的功夫,但崩塌,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。
重构IP话语体系,一定要深入洞察用户话语
一定要重构品牌的IP话语体系,而这,并非简单地模仿“淘宝体或者二次元语言”,也不是自上而下的“领导式关怀语气”,而是要深入洞察目标用户的话语体系,用他们能听得懂的逻辑,去阐释同一个思想,传递同一个信息。
除了如上所述的大时代背景之外,其实是因为“站位错了”,自上而下的领导关怀语气,是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反感的。这并非是说内容错了,而是语气和身份感,让年轻人不舒服。
树立企业家人格IP时,尽量确保能HOLD得住大佬
如今时代,很多企业都会树立自己的企业家人格IP,尤其是互联网企业、或者想要走捷径、或者一夜暴富心态不稳的企业,都不约而同喜欢“造神”——在企业内部造神,天天给内部人灌输鸡汤;在企业外部造神,忽悠流量和外部韭菜。其实,这都是非常危险的。
西方很多百年企业经久不衰的原因,就是因为企业科学管理制度的发展,逐步替代了“人治”,以及不可控的人格因素的影响,才能让企业稳定的发展,减少许多不确定性的要素。
品牌IP化是一条必经之路,但在塑造IP时,尽量要“风险前置”,提前预想,并预备和演练团队,一旦有任何危机,方可淡定处理。当然,更多时候,危机一旦到来,压根来不及反应,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。所以功夫在平时。
IP代表内容创造,也代表流量支配,更代表人格塑造。品牌IP对消费者心智店的确认收货会逐渐形成行业壁垒,浸润生活方式,构建品牌护城河。
更多文章推荐:http://h3svi.com/a/news/259.html 《品牌人格化营销,如何再造一个江小白?》